| 教育对外开放与质量提升-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专家观点】江波 | 教育对外开放与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4-12-03
浏览量:50

(作者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编者按:

  当前教育界正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江波同志此文是根据近期他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举办了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的发言整理的。原文于2024年11月27日在《在线学习》上发表。在本网站转发时,作者增加了“参与和引领全球教育治理方面”这部分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制度型开放”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经济等的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新征程中,我们进一步把改革开放推进好,就要进一步确保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让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有更多的获得感。

  教育的对外开放对于提升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征程上,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在当今时代,教育的发展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其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基石。然而,对于教育质量的定义和理解,在不同层面上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区域的有关省市为例,尽管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努力,但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青少年成长方面,令人痛心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些都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硬件条件的改善,更需要“软件” 的建设,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新时代以来,我们在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针对当下,面向未来,在实际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时,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诸多新问题。举以下几方面的例子。

  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方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我们经历了四个阶段:面向原苏联和东欧的国家直接管理体制的“开放”;基本是“自我封闭”的教育工作;改革开放政策下向西方突破性的“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社会参与的“开放”。现在进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高水平开放的阶段。新征程上的教育对外开放,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的需要和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新型教育对外开放自身体系和能力建设,都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都远远不够。

  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一流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竞争方面的严峻国际形势。我本人的切身体会是,当前,我们在与国外的交流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进入国外某些学校受到限制,不同国家对留学生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交流的顺利进行,也限制了我们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面临新的形势方面。新的教育对外开放面临新的结构性问题。过去,我们的开放主要集中在与欧美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而现在,我们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尤其是共建 “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打交道时,我们往往面临着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使得制度型开放变得尤为困难。这方面有一系列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国际格局下,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潜力巨大。然而,在总结职业教育时,我们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模式,当与其他国家探讨职业教育模式时,我们往往无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模式优势和特点。在标准方面,我们的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还不够紧密,这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国际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在理念方面,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研究力度,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参与和引领全球教育治理方面。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此要有充分的自信。但从“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要求看,从与世界全方位的这个对接看,从更高质量的高水平开放看,要努力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例如,在新一轮的开放当中,终身教育、成人学习、职业教育与培训、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全纳教育、特殊教育等等这些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看,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与世界对话、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我国的国际传播方面,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话主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就要发出中国对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问题的声音。就全球来看,教育公平的主题、关注多数人的教育获得、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终身学习等,是教育的“人民属性性”的世界话语主题。让更多的人获得有质量的教育,中国可以在这方面讲许多“中国故事”。目前看,我们在这方面有不少薄弱之处,比如,我们往往不重视这些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对如何开展这些领域对话,在对外交往中的话语叙事方面还十分“中国式”,没有转化成人家听得懂的话语,甚至有时还有“自废武功”的情况。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是要在研究“制度型开放”中予以有针对性地解决。

  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方面。例如在班额设置方面,OECD 国家的平均班额较小,这被认为更符合教育规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班额(40-50 人)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重视。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再如,在协同育人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要求,但在落实中,由于我们国家整体的治理往往侧重于纵向治理,横向协同治理不足。因此,教育治理中心应进一步下沉到基层、下沉到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新征程上的教育对外开放队伍建设方面。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质量,总体上讲,我们无论是对学生的培养,还是现有教职员工的素养,“全球能力”(或“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培养是不够的。教育对外开放需要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专业队伍。我们应加强对教育对外开放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国际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为教育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新征程上教育对外开放与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应秉持更加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