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掀起2020全民终身学习热潮
10月27日,2020年宁夏“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中卫市启动。启动仪式上宣布了全国和全区“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以及全区“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评选认定结果。
近年来,我区每年举办“全民阅读日”,持续打造“书香宁夏”。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建立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加强全民学习资源整合,丰富活动载体,突出品牌特色,畅通共享渠道,完善制度建设,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常态化机制加快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促使全民终身学习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依托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并挂牌“宁夏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成为自治区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总抓手。我区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宁夏社区教育体验中心”和“宁夏开放教育体验中心”,配齐了设施设备,丰富了内涵建设,让两个体验中心成为城乡社区居民学习、体验、接受继续教育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好去处。依托“宁夏教育云”,建立了“宁夏网上博览会”,目前已上传了覆盖新思想学习、公民素养、法治建设、创新创业、环境保护、职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12个大类的“社区教育大讲堂”课程资源,还推送了160多门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终身学习需求,使城乡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在全民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中,涌现出多个突出学习,持续学习的个人和集体。
家风家训馆引领社会新风尚
高德惠是银川市金凤区宝湖社区的居民,73岁的他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精气神。作为宝湖社区家风家训馆的首席讲解员,高德惠为来访的人们介绍中华优秀的家风家训故事。高德惠乐在其中的同时,也深受触动。他说,人老了不能每天晒太阳,得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在家风馆担任讲解员的两年时间里,高德惠深受馆内家风故事里模范人物的熏陶和教育,从自身约束做起,影响带动了全家人。他邀请全家人来到家风家训馆,亲自为大家讲解家风家训故事,每一个家庭成员无形中都受到了教育和影响,更将这些积极影响带进各自的日常生活中。
宝湖社区家风家训馆成立于2017年,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家风家训馆通过古今先贤的家风好故事,引导辖区居民传承好家风,同时通过发扬宝湖社区的邻里互助精神,动员广大居民树立好家风,使家风家训代代长久传承。
家风家训馆以时间为主线,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文化传承的理念出发,展出历史名人的家风故事、身边的好家风,家风家训馆内的老照片、老钟表、收音机、粮票等物件及“好家庭、好夫妻、好婆媳”等的先进事例收集均来自宝湖社区辖区居民,收集的过程本身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动员发动作用。家风家训馆建设过程中,宝湖社区不断吸纳和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家风故事更接地气、更加符合居民期盼。家风家训馆内物品的展出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自发参与性和积极性,很多居民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参观家风馆,并热情介绍自家捐赠物件,达到了很好的口碑宣传作用,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达到了建馆的最初目的。
小小板凳会悠悠民生情
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但社区群众围坐一起举行板凳会,这已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银啤苑社区成为“固定动作”。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就着板凳围坐一周,拉家常、听实情、议问题,将服务群众、理论宣讲、民意收集与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很受居民群众欢迎。
2013年,银川市实施旧城拆迁工程,银啤苑社区被列入改造范围。面对这样一个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社区,如何及时准确地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送到群众中去,如何解决百姓难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效,黄河东路街道银啤苑社区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板凳会”。
银啤苑社区开在街道小巷、居民小区楼下的“板凳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板凳会”的内容不断丰富:从组织生活会、政策宣讲、党员讲党课,拓展到身边好人好事宣讲、健康讲座、读书分享;从一开始只有党员参加,到越来越多的群众拿着小板凳从仔细听到大胆说,将社区的大情小事拿出来集体讨论,共商解决方案……在这里,“板凳会”搭起了一座与居民沟通的连心桥,使得小区千头万绪的大小事一一找到“落脚处”。
“板凳会”没有精心布置的会场、没有冗长的会议流程,有的只是“露天围坐”的亲切场面和“想到什么说什么”的坦诚,如此“小板凳”却能把党的精神、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让社区百姓听得懂、能领会。目前,“板凳会”已成为银啤苑社区党委的党建特色品牌,该社区党委不断发挥党员群众才艺优势,自编自导快板、诗歌、小品,吸引社区居民学习和了解党中央有关精神,让宣讲沾着泥土、带着露珠。
活到老学到老
今年86岁的宁夏大学原中文系教授王明仁每天很忙碌,翻阅书报、浏览手机网页,关心国家大事,为汉语使用“挑刺”,发现不规范的字、词,他就会认真记录下来。“现在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祖国语言规范化的严重破坏。语言规范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应该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使用语言。”王明仁说。
王明仁对结构主义语法教学与研究情有独钟,先后出版了《实用语法讲话》《语法学习和教学》等专著。1995年,他退休后坚持咬文嚼字,为汉语规范化使用著书立说,奔走呼吁。
历经10年深入研究“以上”“以下”四个字,王明仁从古代文献中收集了上千个例句,从当代法律、法规、文件、教材、新闻稿件中找出600多个用错的例子,编著《咬文嚼字又一说——“以上”“以下”的使用问题》,纠正“以上”“以下”近百年来在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实践中的错误和混乱,解决了传统表义和规范语法问题,引起了媒体及学界的广泛关注。
王明仁为“以上”“以下”正名后,结合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汉语规范使用带来的严重影响,重新审视自己1977年着手编写的《同义词词表》,对比研究一些同义词词典,确定自己编写的原则:词典例句选择坚持从典范的文学作品和其他著作里选用,不能出现语病,以讹传讹;同一词条或一组词条里作者不能重复,作者年代尽量不要集中;脱离具体情节和内容不健康的不用……
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嚼”出精准的同义词例句,难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王明仁坚持了下来。2017年4月至12月,王明仁对所有例句进行四次审查精选,终成定稿。2019年10月,王明仁编写的正文词条总计达9904个、136万字的《新编汉语同义词词典》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同类词典的空白。因其典范性和实用性,受到学界与读者好评。
来源:宁夏日报